逆转录酶是由Temin和Baltimore于1970年独立发现的一种重要酶,能够将RNA转录为cDNA,因此两人获得了197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。逆转录酶包含多个功能域,包括聚合酶域和RNaseH域。其中,聚合酶域又可以细分为“手指”、“手掌”和“拇指”三个亚域,分别参与模板结合、催化反应和结构支撑。在分子生物学,尤其是在分子诊断领域,逆转录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,它可以将病毒RNA基因组转为cDNA,并通过RT-qPCR、RT-LAMP、RNA测序等先进技术进行检测,使得对艾滋病、甲型流感及乙型流感等RNA病毒的准确诊断成为可能。
目前,M-MLV(莫洛尼鼠白血病病毒)逆转录酶是分子诊断中最常用的海源逆转录酶。但在高温条件下,M-MLV逆转录酶的稳定性较低,易发生失活,给预混液的长期储存和高温逆转录反应的应用带来了挑战。因此,提升逆转录酶的稳定性成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。
尊龙凯时的研发团队利用其先进的ZymeEditor™酶进化平台,通过一系列干湿实验的互动筛选成功获得了稳定性增强的M-MLV突变体。在研发过程中,团队采用理性和半理性设计策略,对MMLV进行了结构-功能分析,分析内容包括序列一致性、B-factor、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和二硫键设计,最终成功设计出高稳定性的定点突变。
团队还运用MTPS高通量筛选技术,对突变体的稳定性、RNA/DNA催化偏好性和活性进行了多维度的筛选,最终获得了多个性能卓越的突变体。经过精细纯化和全面的酶学表征,这些突变体的cDNA产量显著提高,接近三倍。同时,与对照组WT的预混液在存储6个月和12个月后的建库产量比较显示,M-MLV突变体的性能更为优越。
这项研究成果为分子诊断试剂的开发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。团队通过加速稳定性测试、预混试剂稳定性、灵敏度分析以及冻干技术的应用,精心挑选出综合性能最佳的突变体进行产业化生产。
如今,我们荣幸推出通过酶定向进化而来的新产品尊龙凯时 HifairUCFME® Advanced逆转录酶(Cat#14614)。此外,该新型逆转录酶在cDNA的合成产量和灵敏度方面也显著提高。产品由尊龙凯时 UCFME®超洁净分子酶生产基地制造,严格把控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,从而保证极低的背景菌gDNA残留和核酸酶残留,为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供有力保障。
HifairUCFME® Advanced逆转录酶在低浓度模板的情况下,结合快速反应程序(逆转录2分钟)依然能够特异性扩增靶标,并且与同类竞品相比,其对多个靶标的检测Ct值及荧光增幅表现更优,为低浓度样本的精准检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。
在诊断试剂的开发过程中,由于市场上分子酶原料的质量参差不齐,过高的核酸残留会影响扩增产物的特异性和准确性。经过实践验证,只有在核酸残留极低(如TaqDNA聚合酶HCD≤0.001 copies/U)甚至无检出的水平,才能满足日益提高的体外诊断试剂的性能需求。尊龙凯时对HifairUCFME® Advanced逆转录酶进行E.coli残留检测试剂盒检测,结果均未检出符合标准,确保了样本检测的可靠性。
强烈推荐在不同浓度RNA模板的应用中,HifairUCFME® Advanced逆转录酶能够 consistently 取得优异的文库产量并且文库大小一致,表现出广泛适用于RT-PCR/qPCR和NGS建库的能力。
如果您对尊龙凯时的逆转录酶突变体感兴趣,可以联系我们获取试用机会。